top of page

為什麼要做《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這個戲?

話說,2006年,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導演對她的演員們說:「我覺得這一次自己導得不夠好,我很想再來一次。十年之後,我們再做這個戲一次,好嗎?」

 

然後,2016年,這個導演碩士畢業後,經過年半的時間籌劃。終於,她真的可以在十年後跟這些演員,再演一次《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

 

以下是導演和演員十年前在校內的電視訪問紀錄:

很青澀是不是?對,這已經是十年前了。

 

那個時候,導演和演員們也才20多歲。而劇本卻是談及比較中年人的心態,氣質上和技巧上對他們都是越級挑戰。所以,十年後再挑戰一次,才是最適合的年紀。

 

但是,導演這一次不打算重複自己的上一次的創作方向,而是運用漫步劇場 (Promenade Theatre) 模式,不設固定觀眾席,給與觀眾自由去探索演出。而且,為了讓觀眾更能投入 60年代的美國,她想盡辦法在美國 ebay 尋找跟演出年份和年代有關的古物,用作佈景、裝置及道具,前後花了四個多月。演出當中的大部份物件,比導演和演員都老,而且,只要弄壞一件,沒有就是沒有了。每一件物件,能出現在劇場中,都是一種緣份 …… 而這個導演,能夠跟這班演員們再合作,都是一種無比的緣份。

 

你有興趣來見證這些演員和導演十年來的成長嗎?

編劇:Paula Vogel(美國)

 

翻譯/導演:李慧心

 

演員:林惠恩,黃嘉威,曾浩嵐,賴亭甄,薛海暉

 

佈景及服裝設計:胡民輝

音響設計:李寶瑜

燈光設計:羅文偉

化妝設計:卓子菲

海報及單張攝影:Step Cheung

 

關於《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

Paula Vogel生於1951年,成長於勞工階級家庭。她在年少時因父母的離婚而深受傷害,亦因為兄弟Carl死於愛滋病而深受打擊。Paula Vogel於高中二年級開始接觸戲劇。那時,她的戲劇老師是男同性戀者,她深信她老師早就發現了她是女同性戀者。她拒絕演戲 ----- 縱然她會去指導同學 ----- 她在校很多時也是擔任舞台監督。當她還是一個年輕編劇,她跟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傳閱劇本。偶爾也會作一些實驗,而這些實驗後來也成為她教學上的重要資源。她很多早期的劇作也是在實驗中找出來的,包括 ”How I Learned To Drive”。

 

她早期的編劇事業總是碰壁。當她失去了華盛頓Bryn Mawr Collage的獎學金後,她把自己投身於戲劇文學。她從華盛頓的Catholic University畢業後,又被Yale School Of Drama拒絕,早期的劇作也被Eugene O’Neill National Playwright’s Conference拒絕。對於她來說,這些回憶對她來說都是好的,因為這令她學懂了如何去駕馭困難。

 

~寫作特色~

 

Paula Vogel 毫不迴避敏感話題 ---- 包括愛滋病、色情、妓女與及同性戀關係。她精通於語言、幽默、與及道德與人性兩者的對照。在她的戲中不難發現令人震驚的畫面,例如在Baltimore Waltz當中,一個極度滑稽的醫生去醫治垂死的愛滋病人。她這一個戲是為了她兄弟Carl而寫的。Carl 本來是一個英語教授,後來卻成為了圖書館管理員。他是同性戀者,但卻憎恨同性戀者;據Paula Vogel所說,這比他的病對他做成更大的傷害。Paula Vogel不介意加入一些下流的幽默、有關身體的笑話於她的劇本中。

 

~“How I learned to Drive” 所獲獎項~

 

“How I learned to Drive”除了獲得1998年的Pulitzer Prize以外,還獲得了the 1997 Obie in Playwriting, the Lortel Best Play Award, the Best Off-Broadway Play from the Outer Critics Circle, the Best Play from the Drama Desk, 和 the Best Play from the 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How I learned to Drive” 故事簡介

 

故事的主人翁Li’lbit,向觀眾述說她年青時被她姨丈 ---- Peck叔叔性侵犯的經歷。

 

從Paula Vogel接受各方對於“How I learned to Drive”的訪問當中,她澄清了許多人對於故事題材的想法。以下是內容中三個

重點:

 

1 )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

 

很多觀眾在知道劇本的題材後,都認為這是一個描述受害者的劇本。而Paula Vogel極力地澄清,這是Li’lbit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她是從受侵犯者的角度,去描述與侵犯者之間的愛情。她認為,很多人對於悲慘經歷的處理方法,都是把自己定義為受害者。但其實,這樣定義反而比侵犯事件本身造成更大的陰影,把曾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定義為魔鬼也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她說,“How I learned to Drive”並不是要說一個被最愛的傷害了的故事,而是從傷害我們的人中,獲得愛和堅強的故事。

 

2 ) 故事是關於康復、原諒和繼續生活

 

承上面所說,這不是一個受害者的故事。因此,Li’lbit對觀眾細訴這故事的目的,不是要求觀眾的憐憫,而是為了原諒Peck,原諒自己,再繼續生存下去。為什麼會說她要原諒自己呢?雖然,Li’lbit在很多角度看上去也是一個受害者,但其實,她對Peck所散發出的年輕情懷,默許Peck對自己的接觸,把Peck當成了父親,甚至是情人,都是把Peck推上絕路的力量。因此,她也需要原諒自己,把經歷過的東西都化為堅強,繼續面對生命的種種挑戰。

 

3 ) 這是一個喜劇

 

“How I learned to Drive”牽涉敏感話題。為了避免觀眾害怕接觸這一個題材的心態,Paula Vogel加入了許多喜劇手法在其中。她認為,喜劇元素可以打破觀眾的自我保護心態,令他們毫無防範地去面對話題的衝擊力。同時,喜劇元素和悲劇元素互相影響,亦可以提升之間的影響力。

*因題材敏感,演出只供18歲或以上人仕入場觀看。

*演出並無固定坐位,觀眾需要在場地內走動,請精簡行裝。

*演出可為長者或有需要人仕提供額外流動坐席,請購票後提早電郵我們安排:errorboxtheatre@gmail.com

 

正式演出

21-24/4/2016(四至日)8:00pm

23-24/4/2016(六至日)2:30pm

(23-24/4 下午2:30 場次設演後坐談會,歡迎留步參加)

 

$ 250(觀眾在可移動座位上欣賞演出,數量有限)

$ 225(不設座位)

$ 150(學生、長者及殘疾人仕優惠門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購買 5 張或以上正價門票($ 250 或 $ 225)可享八折優惠

 

預演場

21/4/2016(四)3:30pm  

$150(不設座位)

 

演出場地: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 賽馬會黑盒劇場

地址: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港鐵石硤尾站C出口,步行約5至8分鐘)

 

 

門票現正在城市售票網發售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信用卡電話購票: 2111 5999

城市售票網Android版及iPhone版流動購票應用程式

可分別於Google Play或Apple App Store免費下載

票務查詢: 3761 6661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節目查詢: errorboxtheatre@gmail.com

 

60 年代空威士忌瓶子

60 年代空威士忌瓶子

舊報紙

舊報紙

舊相機菲林

舊相機菲林

50至60年代學車需知

50至60年代學車需知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膠士兵玩具

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膠士兵玩具

古老釣魚箱

古老釣魚箱

50年代道路守則

50年代道路守則

60年代 Playboy 雜誌

60年代 Playboy 雜誌

毛公仔

毛公仔

60 年代調酒小冊子

60 年代調酒小冊子

鍍銀餐具

鍍銀餐具

60年代毛公仔和它的故事書

60年代毛公仔和它的故事書

60年代加拿大威士忌酒瓶

60年代加拿大威士忌酒瓶

60年代 Argus C3 相機

60年代 Argus C3 相機

70年代香檳瓶

70年代香檳瓶

除了演員,這些美國 50 至 60 年代的物件也是演出很重要的東西。

以上是部份會在演出中出現的道具,劇場中將會有更多待你發掘。

© 2014 by Error Box.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 w-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