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要做《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這個戲?

話說,2006年,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導演對她的演員們說:「我覺得這一次自己導得不夠好,我很想再來一次。十年之後,我們再做這個戲一次,好嗎?」

 

然後,2016年,這個導演碩士畢業後,經過年半的時間籌劃。終於,她真的可以在十年後跟這些演員,再演一次《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

 

以下是導演和演員十年前在校內的電視訪問紀錄:

很青澀是不是?對,這已經是十年前了。

 

那個時候,導演和演員們也才20多歲。而劇本卻是談及比較中年人的心態,氣質上和技巧上對他們都是越級挑戰。所以,十年後再挑戰一次,才是最適合的年紀。

 

但是,導演這一次不打算重複自己的上一次的創作方向,而是運用漫步劇場 (Promenade Theatre) 模式,不設固定觀眾席,給與觀眾自由去探索演出。而且,為了讓觀眾更能投入 60年代的美國,她想盡辦法在美國 ebay 尋找跟演出年份和年代有關的古物,用作佈景、裝置及道具,前後花了四個多月。演出當中的大部份物件,比導演和演員都老,而且,只要弄壞一件,沒有就是沒有了。每一件物件,能出現在劇場中,都是一種緣份 …… 而這個導演,能夠跟這班演員們再合作,都是一種無比的緣份。

 

你有興趣來見證這些演員和導演十年來的成長嗎?

編劇:Paula Vogel(美國)

 

翻譯/導演:李慧心

 

演員:林惠恩,黃嘉威,曾浩嵐,賴亭甄,薛海暉

 

佈景及服裝設計:胡民輝

音響設計:李寶瑜

燈光設計:羅文偉

化妝設計:卓子菲

海報及單張攝影:Step Cheung

 

關於《未成年少女的駕駛課程》

Paula Vogel生於1951年,成長於勞工階級家庭。她在年少時因父母的離婚而深受傷害,亦因為兄弟Carl死於愛滋病而深受打擊。Paula Vogel於高中二年級開始接觸戲劇。那時,她的戲劇老師是男同性戀者,她深信她老師早就發現了她是女同性戀者。她拒絕演戲 ----- 縱然她會去指導同學 ----- 她在校很多時也是擔任舞台監督。當她還是一個年輕編劇,她跟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傳閱劇本。偶爾也會作一些實驗,而這些實驗後來也成為她教學上的重要資源。她很多早期的劇作也是在實驗中找出來的,包括 ”How I Learned To Drive”。

 

她早期的編劇事業總是碰壁。當她失去了華盛頓Bryn Mawr Collage的獎學金後,她把自己投身於戲劇文學。她從華盛頓的Catholic University畢業後,又被Yale School Of Drama拒絕,早期的劇作也被Eugene O’Neill National Playwright’s Conference拒絕。對於她來說,這些回憶對她來說都是好的,因為這令她學懂了如何去駕馭困難。

 

~寫作特色~

 

Paula Vogel 毫不迴避敏感話題 ---- 包括愛滋病、色情、妓女與及同性戀關係。她精通於語言、幽默、與及道德與人性兩者的對照。在她的戲中不難發現令人震驚的畫面,例如在Baltimore Waltz當中,一個極度滑稽的醫生去醫治垂死的愛滋病人。她這一個戲是為了她兄弟Carl而寫的。Carl 本來是一個英語教授,後來卻成為了圖書館管理員。他是同性戀者,但卻憎恨同性戀者;據Paula Vogel所說,這比他的病對他做成更大的傷害。Paula Vogel不介意加入一些下流的幽默、有關身體的笑話於她的劇本中。

 

~“How I learned to Drive” 所獲獎項~

 

“How I learned to Drive”除了獲得1998年的Pulitzer Prize以外,還獲得了the 1997 Obie in Playwriting, the Lortel Best Play Award, the Best Off-Broadway Play from the Outer Critics Circle, the Best Play from the Drama Desk, 和 the Best Play from the 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How I learned to Drive” 故事簡介

 

故事的主人翁Li’lbit,向觀眾述說她年青時被她姨丈 ---- Peck叔叔性侵犯的經歷。

 

從Paula Vogel接受各方對於“How I learned to Drive”的訪問當中,她澄清了許多人對於故事題材的想法。以下是內容中三個

重點:

 

1 )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

 

很多觀眾在知道劇本的題材後,都認為這是一個描述受害者的劇本。而Paula Vogel極力地澄清,這是Li’lbit年輕時的愛情故事。她是從受侵犯者的角度,去描述與侵犯者之間的愛情。她認為,很多人對於悲慘經歷的處理方法,都是把自己定義為受害者。但其實,這樣定義反而比侵犯事件本身造成更大的陰影,把曾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人定義為魔鬼也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她說,“How I learned to Drive”並不是要說一個被最愛的傷害了的故事,而是從傷害我們的人中,獲得愛和堅強的故事。

 

2 ) 故事是關於康復、原諒和繼續生活

 

承上面所說,這不是一個受害者的故事。因此,Li’lbit對觀眾細訴這故事的目的,不是要求觀眾的憐憫,而是為了原諒Peck,原諒自己,再繼續生存下去。為什麼會說她要原諒自己呢?雖然,Li’lbit在很多角度看上去也是一個受害者,但其實,她對Peck所散發出的年輕情懷,默許Peck對自己的接觸,把Peck當成了父親,甚至是情人,都是把Peck推上絕路的力量。因此,她也需要原諒自己,把經歷過的東西都化為堅強,繼續面對生命的種種挑戰。

 

3 ) 這是一個喜劇

 

“How I learned to Drive”牽涉敏感話題。為了避免觀眾害怕接觸這一個題材的心態,Paula Vogel加入了許多喜劇手法在其中。她認為,喜劇元素可以打破觀眾的自我保護心態,令他們毫無防範地去面對話題的衝擊力。同時,喜劇元素和悲劇元素互相影響,亦可以提升之間的影響力。

*因題材敏感,演出只供18歲或以上人仕入場觀看。

*演出並無固定坐位,觀眾需要在場地內走動,請精簡行裝。

*演出可為長者或有需要人仕提供額外流動坐席,請購票後提早電郵我們安排:errorboxtheatre@gmail.com

 

正式演出

21-24/4/2016(四至日)8:00pm

23-24/4/2016(六至日)2:30pm

(23-24/4 下午2:30 場次設演後坐談會,歡迎留步參加)

 

$ 250(觀眾在可移動座位上欣賞演出,數量有限)

$ 225(不設座位)

$ 150(學生、長者及殘疾人仕優惠門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購買 5 張或以上正價門票($ 250 或 $ 225)可享八折優惠

 

預演場

21/4/2016(四)3:30pm  

$150(不設座位)

 

演出場地: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 賽馬會黑盒劇場

地址: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港鐵石硤尾站C出口,步行約5至8分鐘)

 

 

門票現正在城市售票網發售

網上購票:www.urbtix.hk

信用卡電話購票: 2111 5999

城市售票網Android版及iPhone版流動購票應用程式

可分別於Google Play或Apple App Store免費下載

票務查詢: 3761 6661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節目查詢: errorboxtheatre@gmail.com

 

除了演員,這些美國 50 至 60 年代的物件也是演出很重要的東西。

以上是部份會在演出中出現的道具,劇場中將會有更多待你發掘。

bottom of page